
问:首楞严经云。持犯但束身。非身无所束。法句经云。戒性如虚空。持者为迷倒。何苦坚执事相。局念拘身。奚不放旷纵横。虚怀履道。
续答:智论云。若人弃舍此戒。虽山居苦行食果服药。与禽兽无异。若有虽处高堂大殿好衣美食。而能行此戒者得生好处。及得道果。又大恶病中。戒为良药。大怖畏中。戒为守护。死闇冥中。戒为明灯。于恶道中。戒为桥梁。死海水中。戒为大舡。(待续)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42-243页
第六,引大智度论所说为证。假如有人修种种苦行,住山住洞,不食人间烟火,这很难得。可是不持佛戒,那就与禽兽无异,不足为贵。反过来,假使不能修苦行,而且养尊处优,丰衣美食,可是能持佛净戒的话,现生能得名闻利养,来生得生人天好处,如作天帝人王,或生富贵豪族,乃至证得三乘出世的道果,如阿罗汉,辟支佛,或如观音,势至等。从这二方面比较起来,凡有智者,必当以戒为师,严持净戒。何况,佛制的出家在家戒法,是含摄世间的理论道德,包括了止恶行善,自利利他。是离苦得乐,成圣成贤的唯一芳规轨则。如能持佛净戒,确是如恶病中得良医良药,使你却病延年。若能持在家五戒,即有二十五位护戒神,常随守护。见于大正藏五二卷,道宣律师感通录所载。再说,戒是清凉池,能满足一切渴乏者。戒是福田衣,持戒则如裸者得衣。戒如摩尼珠,能雨物济贫穷。戒如大明灯,能消长夜(生死)闇。戒如坚牢船,能度生死海。戒如慈悲母,持戒则如子得母。戒如璎珞珠,持戒则如商人得主,具足法财。因此梵网经菩萨戒本说:是故诸佛子,宜发大勇猛,于诸佛净戒,护持如明珠。未成佛道间,安获五种利:一者十方佛,愍念常守护。二者命终时,正见心欢喜。三者生生处,为诸菩萨友。四者功德聚,戒度悉成就。五者今后世,性戒福慧满。此是佛行处,智者善思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