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问:首楞严经云。持犯但束身。非身无所束。法句经云。戒性如虚空。持者为迷倒。何苦坚执事相。局念拘身。奚不放旷纵横。虚怀履道。
续答:又如今末代宗门中,学大乘人,多轻戒律,称是执持小行,失于戒急。所以大涅槃经佛临涅槃时,扶律谈常,则乘戒俱急。故号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。何以故。若无此教,但取口解脱,全不修行。则乘戒俱失。(待续)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43-244页
这一段文,先举今时佛门中的劣解偏行,次引经以明戒乘惧急的重要,后正苛责不持戒的过失。“如今末代宗门”,是指现今末法时代修禅一宗。“学大乘人” ,指一些口便说空,行在有中的大心人士。这二类佛弟子,一是偏于禅定一门,一是劣解无有正智,故多轻视戒律。谓持戒是执著,属于下根小乘人的行持。我是上根利智的大乘菩萨,度生要紧,开悟为先,持戒是不重要的事。故曰:失于急戒。戒于乘有四句:一者乘急戒缓,指大权示现,如济公是。二者戒急乘缓,如小乘比丘。三者乘戒惧缓,即一般没有信佛的人。四者戒乘惧急,如出家菩萨是。
寿公特引大涅槃的圣教,纠正轻视律仪的弊端。涅槃 亦称泥洹,皆是梵语。此译圆寂,灭度。以德无不备称圆,障无不尽称寂。灭生死之因果,度生死之长流,称为灭度。涅槃经有二类:
一,属小乘者,在阿含部(大正藏第1卷)有:佛般泥洹经二卷,西晋.白法祖译。大般涅槃经三卷,东晋.法显译。
二,属大乘者(大正藏第12卷)有:1.大般涅槃经(北本)四十卷,北凉。昙无谶译。2.大般涅槃经(南本)三六卷,刘宋.慧严等增译。3.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,东晋.法显译。4.佛说方等般泥洹经二卷,西晋.竺法护译。5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,姚秦.鸠摩罗什译。6.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,唐.玄奘大师译。
寿公所引是南本大般涅槃经。佛在经中详述持戒梵行之重要,广明法身之常住不灭。 所以中国佛门中,称此经为赎常住(三宝)命之重宝。寿公说:有此经,则“乘戒惧急”,即理事并重,行解兼有。若无此教,则一般自号大乘的佛弟子,但取口头解脱,全不真修实证,则乘戒惧失,理事与解行都有亏欠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