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

万善同归集卷(二)性相融即


问:首楞严经云。持犯但束身。非身无所束。法句经云。戒性如虚空。持者为迷倒。何苦坚执事相。局念拘身。奚不放旷纵横。虚怀履道。

续答:故经云:“尸罗不清净,三昧不现前。”从定发慧,因事显理,若阙三昧,慧何由成?是知因戒得定,因定得慧。故云:赎常住命之重宝。(待续)
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45-246页

“尸罗不清净,三昧不现前。”是依大乘义林章引经中所说。谓戒行不清净,则身心不安稳,禅定不得成就也。所以寿公接着说:从定发慧,因事显理,若缺三昧,慧何由成?是知因戒得定,因定生慧。戒定慧生起次第,这是法尔因果,决定如是。如律中说到佛制戒的因缘,其中便有“令正法久住”。正法住世,即三宝住世不绝,故曰赎常住命之重宝。

如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说:汝等比丘,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(戒律)。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,无异此也。。。。此则略说持戒之相,戒是正顺解脱之本。因依此戒,得生诸禅定,及灭苦智慧。是故比丘,当持净戒,勿令毁缺。若人能持净戒,是则能有善法,若无净戒,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是以当知,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。。。至今以后,我诸弟子,辗转行之,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