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问:首楞严经云。持犯但束身。非身无所束。法句经云。戒性如虚空。持者为迷倒。何苦坚执事相。局念拘身。奚不放旷纵横。虚怀履道。
续答:大般若经云。持戒比丘不升天堂。破戒比丘不堕地狱。何以故。法界中无持犯故。此亦破著了诸法空。事理双持身心俱净。(待续)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37页
第二,引大般若经作证。这有如上节所述,百丈禅师度野狐的公案。切莫误解答词“不落因果”。约法性空寂方面看,无作戒体,常乐我净,那里有持犯可言呢!故曰:“法界中无持犯故”。约法相缘起方面看,七众戒法,皆有持犯开遮,丝毫不少,“决定不昧因果”啊!所以寿公说,此亦是破众生的执著。经意在要佛子弟子,了解诸法毕竟无自性(空),不可执事迷理。事上要严持净戒,理上要自净其意如虚空。如法华经方便品说:“众生处处著,引之令得出。” 唯有从事与理,轻与重,平等受持戒,不垢不净,无持无犯,则得身心具净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