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问:空即罪性。业本真如。取相增瑕。如何忏悔。
答:若烦恼道,理遣合宜。苦业二道,须行事忏。投身归命,雨泪翘诚,感佛威加,善根顿发。似池华得日敷荣,若尘镜遇磨光耀。三障除而十二缘灭,众罪消而五阴舍空。(待续)
答:若烦恼道,理遣合宜。苦业二道,须行事忏。投身归命,雨泪翘诚,感佛威加,善根顿发。似池华得日敷荣,若尘镜遇磨光耀。三障除而十二缘灭,众罪消而五阴舍空。(待续)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47-249页
这段答词,是一切佛弟子的座右铭,非大彻悟人,何能说此。众生无始轮回生死,总不出惑业苦三道,循环不息。今欲了生死,跳出三界轮回,必须截断此三道。欲断三道,又非理事双忏不可。所以寿公说:假如欲断烦恼障(道),修实相忏(理遣)合宜。如果欲断业障及报(苦)障,那就须修作法忏(事忏)。
理忏,是观一切罪业,皆是缘生无自性,心性本来清净(真如),诸业唯是真如净心随缘显现。了达有即非有(空),非有而有(假),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故曰心亡罪灭两惧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事忏,则要身口意三业必恭必敬,归命于三宝之前。痛切说罪忏悔,雨泪翘诚。有万分精诚恳切的悔过心,有永不再作的断相续心。那就能得诸佛菩萨的威德加被,罪灭福生,善根顿发。到此时,每有灵瑞,是为事忏除罪之相。
“似池华得日敷荣”以下四句,先举喻,后合法。用以说明修行事忏,方得胜益。污泥池中的莲华,得日光之照,必然开敷荣盛。尘垢积久的镜子,经过(遇)磨拭,必然清静光明,照天照地。罪垢众生就好比池华和尘镜,佛菩萨有如日光。 众生能如法忏罪,即如拭磨镜面的尘垢。以至诚归命为能感,佛菩萨的慈悲威德便能有应。感应道交,即把三障消除,三道截断,十二因缘一切皆灭。
“三障”,即烦恼障,业障,报障,亦名三道。“众罪”指佛弟子所作一切罪业,经过如法如律的作法忏(事忏),而得消除;那么色受想行识的五阴身心,便可恢复本来清净(空),没有一切苦厄了。有如是利益,岂可误认为取相无功,不必事忏呢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