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问:诸法实相。无善恶相。云何有现耶。
答:虽无我无造无受者。善恶之业亦不亡。诸法无相能示有相。行者行道不念有相。不念无相。但念念功成。其相自现。犹如盆水处于密室。虽无心分别众像自现。
万善同归集讲义 释性梵著述 第224页
问意:是执空之人,闻说行道念佛,如水澄镜净,众像皆现。疑与实相无相之教意不合,故曰:云何有相耶? 答词, 即以法性虽然空寂,业相丝毫不亡。诸法无相,而能示现无不相,此名实相,何得有疑。凡是真实修行净业的行人,终日绕行念佛,而无能念所念的执著,无念而念, 念而无念。但念念如此三业恭敬专精,系缘佛境,此名恭敬,长期,无余,无间修。何况具足三心(至诚心,深心, 回向发愿心)五念 (礼拜,赞叹,作愿,观察,回向),自然能得成就净业,欲见弥陀及安乐净土,其相自现。此即教中现行熏种子,种子起现行的教理,怎么疑与教意不合呢!寿公再举一盆净水,放置在无风吹动的房内,则在水中,可现众物色像的譬喻。拿来形容行道念佛,已得心一境性的人,虽然不起分别心,但在其净心中,众像自现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